疫情复工之下,公交未完全恢复,坐自家车上下班,在家吃早饭,工作忙到“896”,在外戴口罩、测体温,没有出游踏春,没有影院聚会。虽然工作繁重,但相对那些不得不赋闲在家的人来说,我们的生活还在正常运转,只是牺牲了一些时间。而在经历了一些事情后,有些事情也看得开了,不再斤斤计较。
如果没经历一些事情,不明白生活所依托的重点,就不会清醒地活着,犹如柔软被窝中感到的一丝不舒爽,在极致舒适的追求下变得矫情而无谓。或许生在幸福中,想的都是更多更好,何曾想过危机四伏、如履薄冰,又何曾要未雨绸缪。当我们还在为谁代表着价值观的制高点时,生命突然遭受致命威胁。
哲学家乔治·桑塔亚纳说:对于每个个体的命运而言,一切冤屈都是深切的、清晰的、绝对的。这或许就是一个社会要重要考虑的部分,以及社会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如果个人得不到足够的保障,而为了追求群体最大利益的社会是不得长久的。
或许这就是个人主义盛行的道理吧!但这或许忽略掉了一点,个人脆弱不堪,将一切的责任和自由都归于一人,极致舒适的反面或许就是绝望。当社会不再接收个人的自由,也就不再有义务在个人绝境时施以援手了。
于是,人们着力创造出一种新的力量,集体的力量,国家的力量,乃至全人类的力量。能够在需要的时候,有远远超越个人更强大有力的力量来帮助自己摆脱绝望创造奇迹。
英国的群体免疫政策令我大吃一惊,据说这是科学的建议,而这种策略的结果就是决定接受放任几十万人的生命。或许英帝自由民主的反面就是在这灾难面前脆弱不堪,或许这就是人民的选择,这就是民主政治逻辑的结果。
我不知道其人民是如何想,或许就是“不自由,毋宁死”,灾难至,就认命接受 Judgment Day 的到来即可。如是这般,我很钦佩,活得透彻。但如果并非有着如此觉悟,只是犹如睡在柔软被窝里等待被讨好舒适,那就是天真。
很讽刺的是,在这个时候 YouTube 给许多人推送了比尔盖茨 2015 年的 TED 演讲:The next outbreak? we aren’t ready。说人类没有准备好应对一场瘟疫,果然在从埃博拉病毒疫情延伸的思考在如今看来竟是成谶之语了。
有兴趣看了许多的媒体报道,至于明显反华的,例如故意取标题“中国是真正的亚洲病夫”的纽时我是不看的,吃翔的感觉忍不了,更不会变态地以此为乐,虽然近期也有篇“中国为西方赢得时间,西方却浪费了它”,似乎代表着西方世界在切身之痛下有了更认真的态度了。而国内的官方报道,也不用看,身在其中,嗅得到个中气味。
主要看 BBC、DW 和台湾的一些媒体。抛开了最低的污蔑抹黑和最高的歌功颂德这两种政治色彩浓重的论调,转而在中间地带寻找观点。BBC、DW 虽然也有一些色彩,但一般来说还保有底线,其逻辑还可以理解。至于台湾的媒体,主要是考虑以普通百姓的视角来理解形势,虽然品质良莠不齐。当然,像中国人吃不起涪陵榨菜的那种还是不看的,太没格调和底线。
如今疫情已全世界爆发,我也时刻提醒自己,不要陷入幸灾乐祸的报复心理,也不要对已取得的成果盲目乐观。看了一下大流行(瘟疫)的年表,发现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也就是SARS、H1N1(即猪流感,因为污蔑猪而改名)、MERS 和这次的 COVID-19。如此比较来看,这次的蔓延是全球范围内的,更加严重。
或许有人会觉得一年死个几万人根本不算什么,相比较死于车祸和烟草的人,根本就是小巫见大巫,不应恐慌。有些见过世面的国家采取消极举措似乎有其合理逻辑。不过,未知才是最可怕的,恐慌情绪是人性的自然流露。
也关注一下海外华人的言论。例如在纽约的某娃要去买子弹。记得一个老哥身在美帝特拉华的女儿和身在英帝的赖博士如今都在家办公。
一个人的悲剧是深切的,真实的,绝对的。希望疫苗早点出来,避免悲剧的扩大。
退潮后的真实
只想吐槽,现在复学的我们,我一个人撑起了所有的防疫预案。emmm
? 领导器重你!能者多劳吧!
看着时至今日,2公里见方的老社区仍旧被封得只剩一个出口,我仍旧信奉无政府主义。
我觉得WHO可以解散了。
WHO又没啥权力,能管得了谁。无政府主义是个极左的理想,美好。好像老舍也是,结果当了大官。有自我管理能力和人死屌朝天的觉悟,你觉得英美环境OK不?
当生存遭到威胁时谈什么都是浮云,
今天看到一弹窗信息说疫苗已在人身上注射实验…希望有好消息。
一般疫苗研发得好久,现在大概能快点,扩大实验范围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