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底根据项目要求去一家供应商考察,恰好途经老姐家,相距不过几公里,待工作忙完,把同事丢在高铁站旁的酒店我就赶过去了。古有大禹三过家门不入,后来就家天下了,咱心太小没法家天下,也就家家而已,所以一旦有机会过家门,岂能不入的道理呢!
上次还是去年春节的时候,诸般忙碌亡了心,感觉不太好。这次,虽只一晚,因为没有什么要忙,倒也舒缓自然了。期间,对两个同龄的外甥、外甥女产生了一些感觉,也少不得一番说教。虽是舅甥关系,但接触了解不算多,所以也不敢说自己的感觉和建议对不对。不过,既然生出了一些感觉还是要说说,或许能有所帮助。
具体感觉可以概括为:疏离自闭,不通人情。这种情况,我当年应该也差不多。推己及人,这种结果无非就是让学生专注于学习、将生活其它都排除在外的做法使然。当年我上学的时候,家务农活依稀记得是做了的,例如喂喂猪、点种豆子、割割麦子、挑个水。不过,人际交往方面做得也不够好。
而今,两个孩子依稀似我当年模样,所谓一代更比一代强,如此看来现状不及预期。回到主题,学生要学习什么呢?书本上那些知识当然是必须的,但是也只是最基本的,不消从人生角度来说,就是单纯从学习和能力上来说,仅仅抓住课本以及衍生内容应该是不够的,在我看来,这与真正的素质还有相当的差距。
什么是素质?合群融洽、学有专精、视野开阔、懂得生活,达到一定年龄还得加上有所感悟。这要求当然很高了,对于求学的孩子来说,前四条能做到才算是一个活生生、有素质的人。
首先,合群融洽。人要与身边的人好好相处,基本的礼貌要做到是最起码的。礼貌是社会交往的润滑剂,是减少支出的手段。或许,在“清高”的学生眼里,身边许多人是粗鄙无知的,不值一哂。但是,这是错误的态度。社会有着它本身的规则,每个人生活都不容易,一个人成为了他如今的模样,自然有其背后的缘故。如果自己身处其间,也未必就做得更好。对他人心存一份宽容和善意,这是温养心灵的好状态。
其次,学有专精。一个人无论身处什么年龄阶段,都有着这个年龄要完成的任务,都需要我们做好它。而学业不过就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工作”而已。或许,每个人的天赋确有差异,学习的领悟确有先后,但尽心尽力是首要的。
再次,视野开阔。其实,这一条算是上一条的周边扩展,我以前就说过,单纯地学习是学不好的。这一条也算归属见世面和兴趣的范畴,兴趣有所了解和积累,也是了解世界的一个切入点。有时候,我们在不了解实际情况的时候便抱怨这个、埋怨那个,这是非常不足取的。多了解,多深入了解,才能更好地补益学业。
最后,懂得生活。这一点很重要,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心灵的历程,为了一个目标短期内可以放弃其它往前冲是可以的,但这是一种非正常的状态,这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如果以此作为常态习惯,那日后离开了学校也会成为一个生活无能的人。为了学业放弃生活,是一种急功近利、舍本逐末的做法。懂得生活,具体地说,就是融入家庭,家务该做要做,待人接物不可有所缺失,不要以学业为重作为生活不作为的挡箭牌。
其实,对照以上要求扪心自问,我当年也做得不好。就是现在,我对自己提出的这几条要求,也不敢说就适当。活了三十多年,也就只活了三十多年而已,此时的心态和认识与十年后、二十年后、四十年后必然是不同的。就像我觉得十年前的自己很多事情做得很糟糕、认识很浅薄一样,十年后、二十年后、四十年后的自己再回过头来看现在的自己,又该是怎样的想法呢?
现在的我,明白自己所知有限,已不会随便责难他人,也不抱怨什么,就事论事解决问题,全心全意把事情做好,尽可能让生活安心舒心,我想,这样至少不会令我日后追悔吧!
懂得生活,应该是贯穿始终的
确实,立足生活才是大道。有些女人抛家弃夫给孩子当陪读,我觉得这种做法不值得称道,如果长期如此,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太好的。
开始以为是生活记叙文,后面突然改道升华了……
原计划是想写个记叙文的,一放假就抛下了,回头再写细节就难以进入了,于是转向写了点建议,只是这过程中不免也掺杂进了近期对不同年龄阶段心态差异方面的感想。
我就一个感觉,突然转弯了。?
文章没有一口气写完的后果…
不是缓存~
现在恢复了,空间商说是被攻击了。
看来社会这所大学,永远没有毕业生。
只要活着,就别想着一劳永逸,活着就得劳,死了才永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