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四)忙得真是死去活来,这是一种什么状态呢?眼睛不离显示器,大脑内存全装满,八个小时一分不旁骛,右手鼠标左手键盘忙绘图。每根线条,每个尺寸,每个符号,每个特征,每个视图,每段说明,每条依据,都要清醒确认,所有的信息都在大脑里运行、触发、计算、评判和输出,这就是工程师最基本的工作。
不要怪工程师太较真,不要怪工程师太细致,一个结构复杂的全新部件,内部的和谐共处,外部的结合有度,我们要把它用视图、尺寸、公差、技术要求等一套参数将它从里到外、从生到死将它确定。让它完全符合设想,不出纰漏,不细致、不较真的后果就是生生地被打脸!
打脸当然也不会那么容易,每张图纸都是需要审批流程的,也就还需要三、四个人审查后才可以流到下一环节。毕竟一个人的大脑运算时终究是有限的,有时是顾此失彼的,有时是输入条件不完备的。所以,这需要经验的积累,有了它,进度才能加快和预估。才能在执行时忙而不乱,有序展开。
当然,图纸的发布是基础而重要的,但是,在未形成图纸之前的这段时间才更基础和重要。以结果为导向思路下,进度是个重要的量尺。而这部分又往往跟供应商的能力和配合力度有关。记得在之前的文章《用写分析报告的方式解决问题》中提到,“在工程应用领域,科研并非企业的重点内容,不能陷入无限细节中,要有界限”。产品的设计当然也是有边界的。当供应商能提供更多的服务而可以提高效率,这种方式一般会被采纳的,甚至许许多多的设计和分析需要相关设计和开发经验来支撑,这不是主机厂所能够取代的,例如一些国外的技术公司,这进度就要靠花钱来买了。
如果说供应商能够将想法转化为产品,那么满足自己需要的具体条件就更为重要了。简单的说,就是让对方清楚自己想要的东西是什么。这个的前提又取决于对自己的产品的定义。
如果一个指令不明确,或变来变去,那就糟糕透了。这意味着许多工作的反复和进度的延宕,真悲催!有时指令就算是领导也搞不清楚,而认为公司外还算靠谱的对象也拿不出明确的要求,那就更悲催了。这时候,想要明确,那就得直接找法规制定者了!
我们都说法规的指令不清楚,而事实上法规制定者也不是完全清楚,这样就是一个行业内都要摸索的事情了。这样的开发进度总是处于延迟再延迟的状态!
这就是我年后两个月的悲催经历。哎,能“通天”、能“入地”的工程师才是一名合格的工程师!
周五下班了,还没缓口气,不得已周六过来加个班了,疏解一下心中的焦虑吧!回到标题,忙得死去活来是怎样的?是这样的,上班没空喝水却憋到不行去厕所,感觉尿完了要扎裤子,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在私人企业做业务也差不多如此
经常因为膀胱涨的受不了了,或者已经口渴得不行了,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忙了很久。
偶尔这么忙一忙也还好,如果是太多的话,这个工作就不太好了。
所以裤子湿了被老婆训了?
等到家那会儿,那裤子早干了!
= = 感觉你还不是太忙,都有时间写博文~~另外字体。。。
你以为我上下班路上那三四个小时都干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