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代沟就已有讨论。现在,代沟之于我已经不仅仅是个词语,而是一种切身感受和现实。
代沟的成因
代沟是什么?百度百科上说代沟是指两代人之间因身体因素、环境因素而造成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身体健康状况对人的影响是显著的。就以我戴近视眼镜这事儿为例。高中打篮球被篮球砸中眼镜之后也就不爱摸它了,一来本就兴趣不大,二来在接触中未能发现乐趣,倒是发现了戴眼镜打篮球太不方便。戴框架眼镜的人都知道,在打桌球或羽毛球的时候,框架眼镜的缺陷就暴露了——上方视野是盲区。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如果没有强烈意愿也就自然地回避了,直到隐形眼镜或准分子激光手术的出现才让情况得以改善。
环境的影响就复杂多了,语言、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皆属此类。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几乎都是先天接受的,接受了它自然就成为了此环境下的人,就具有了该环境下的特征,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即是如此。
而在意识层面,在适者生存的法则下,人们也在不断地修正和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的需要(生存压力),这也是他之所以是他的缘故。
人群分化
我曾在何以不朽中说过,假如人性永恒,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是独一无二的样本。因为内心和外部的共同作用,每个人都会形成各自的样子。这无数个影响就如同构建了无数个平行宇宙一样,人与人之间也形成了许许多多的隔阂。
只不过,小的影响被忽略了,有些较大的影响因素则给人群划分了类别。影响因素很多,例如身体状况、过往经历、城乡差距、时代变迁等等。
代沟的形成是源于时代的变化。三十多年间正是中国急剧变化的时期,改革、创新的结果自然是打破旧有、创造新生。每一天都在变化,如果信息潮流没有影响原来的世界,那么生活在那里的人就被隔绝了。代沟,在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里必然出现,如果像中世纪一样千年不变,祖辈的就是我们的,我们的也是祖辈的,那么如果没有新思维,何来代沟?
所以,我认为所谓代沟不过是分化人群的隔阂而已。
“做减法”的结果会不会导致代沟?
我近来也在践行“Less is more”的想法在大做减法。在思考代沟这个问题程中,我想到了它。做减法其实就是砍掉一些影响因素,也就是主动选择自己的路,就如同干细胞分化成特化细胞一般。年过而立,生活愈重,我们必须有所选择,而不能仍旧保留万般分化可能的全能细胞状态。
就像不看春晚的我对这阵子出现的 Duang 的流行颇为愕然,如此众多的“愕然”之后就是隔阂。
选择了,结果就会有了。当我们毅然砍掉所不要的东西的时候,某一天它卷土重来“君临天下”,我等就要面对被抛弃的命运了。所谓跟上时代也就是我们的唯一选择。
如何跟上时代
人已如此。但是,影响因素一直都在,求知、求真自然是跟上时代的不二法门。在做事、获取信息的过程中,人们也渐渐融入这个时代。最致命的障碍则是守着固有、自绝于外。
原始信息获取方式大概有以下4种:(1)亲身见闻和与人交谈(包括听课、开会、打电话);(2)读书、看报(包括杂志等印刷品);(3)听广播、看电视;(4)上网。其中,前两种属于经典方式,第3种属于现代方式;第4种当属当代方式。至于内省、冥想信息的二次加工不属此列。
PC和互联网开启了信息时代,上个世纪的人感到陌生而排斥,甚至恐惧。如今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让老人通过一部手机可以轻松通过互联网联系子女。这就有了一个切入口,当然,字体大小、操作习惯等等还有待改善。
分化人群之间如何相处
既然代沟不过是分化人群的隔阂而已。既然每个人已经分化成了他如今的模样,我们如何希冀将他的历史抹杀,让他从特化细胞回归干细胞随我心意改变呢?
分化人群之间如若和谐相处,前提则是互相接受对方,然后在交流过程中构建公共语言,持续相互影响。(咦,我怎么感觉这变成了我天朝在当今各国、各民族相处问题上所倡导的“求同存异”了呢!)
当然,话说得很轻松。期间的相互磨合、理解、体谅都来得没那么容易!让两块棱角分明的石头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前提不是先要粉碎自己嘛!
一个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难以改变,然而在具体的事务上,我们可能有所作为,可以“真”为标准(判断主张对错,以及改善旧有疾患,例如近视),以“善”为辅助(人文关怀),成就和谐共处之“美”。
一开始是我们不屑媚俗,中间会产生一种被抛弃的恐慌,再后来就求证内心,达成和解,能够初衷不改且泰然处之了。存在感最挠心,许是底气不足定力不够。
俗就一定不好吗?大家过得不都是俗的生活?一个人可以有个性的东西,但不应该置身世俗之外。俗其实就是所有人的共同语言,否则隔阂就难以沟通。一个人不用刻意把自己拔高到某个高度来要求自己,否则会很不快乐。我以此自勉。
看不惯朋友圈里面一些比自己小不少的朋友的矫情的鸡汤算不上代沟呢
代沟是思维和行为方式差别达到一定程度后的结果,你喝过的鸡汤新人想喝属于人之常情。
这个“一定程度”略显模糊,姑且让我矫情一次将看不惯95后的表弟的凌乱的发型也看成是代沟吧
这个量化当然很困难了。哎,谁还没年轻过呢,矫情个毛线啊!
说得好!
人和人有不同,未见得就是代沟。百花齐放春满园。
感觉到隔阂就可以称作沟了,百花齐放自然好,只是有些已经开过而不会再开了。
我是歌手第三季没在看了,太假。再说大连收不到湖南台,呵呵。
倒是觉得多元化的社会,你了解的我不了解很正常。感兴趣了就去插一嘴,不感兴趣就当不存在呗,非要应酬找话题的话,就谈谈天气呗,雾霾的话题现成儿的。
南北差异不小的,作为一个生活在南方的北方人深有体会。人群分化在所难免,就像我们在博客圈而放弃了微博一样。我是歌手嘛就是一个节目,听听歌呗,至少这次知道李健的声音不错,有空可以听听。
duang是从春晚出来的?真真孤陋寡闻了。我也不看春晚。
后来从我是歌手孙楠口里听到的……有些梗不好懂……
论文结构,好有深度;Duang的流行,我也不以为然的。流行的就让它流行吧,流行过后,是什么,还有是什么;大浪淘沙始见金。
这个问题我也思考了好多天,最终形成文字,改了2遍稿子就现在这样了。深度不深度说不好,也就是把自己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吧。